近日,川滇明珠网获悉,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县石榴公园正成为西南地区生态旅游的新热点。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石榴主题公园,这座占地逾千亩的园区不仅承载着会理中国石榴之乡的美誉,更以其独特的生态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引发游客关注。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这座公园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又将如何传承石榴文化精髓,成为业界探讨的焦点。
生态与产业共生的典范
会理县石榴公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将农业产业化与生态旅游完美结合的实践。园内种植着来自全球的40余个石榴品种,其中会理青皮软籽石榴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构成了公园的核心景观带。每年9月石榴成熟季,万亩石榴林挂果的壮观景象,配合园区精心设计的观光步道和观景平台,形成人在画中游的独特体验。公园管理者创新采用农旅联动模式,既保障了石榴种植的经济效益,又通过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等项目延伸产业链,为当地农户开辟了增收新渠道。
文化传承的活态博物馆
作为中国石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公园内设有石榴文化博览馆,系统展示石榴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历史脉络与会理石榴的栽培演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将彝族毕摩文化中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图腾,与现代艺术装置巧妙融合,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每年举办的国际石榴节期间,彝族选果大赛、石榴主题摄影展等特色活动,让游客在互动中深度感知石榴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以文塑旅的做法,使公园超越了普通农业观光园的范畴,升华为承载地域文化的活态空间。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样本
面对日益增长的游客量,公园在生态保护方面展现出前瞻性。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灌溉石榴林,利用石榴枝条粉碎还田改善土壤,建立生物防治体系减少农药使用等举措,构建起完整的生态循环链。园区还专门划定生态保育区,保护原有的植被群落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这种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为同类主题公园提供了可借鉴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会理县石榴公园的成功实践证明,特色农业资源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能够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效益。从单纯的石榴种植到集生产示范、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园区,这座中国最大的石榴主题公园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其以产业为基、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发展路径,不仅提升了会理石榴的品牌价值,更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