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会东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能源消纳、生态保护、产业协同等现实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能源消纳与电网建设的平衡之道
会东县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但清洁能源的间歇性特征对电网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地通过建设智能电网示范项目,配套储能设施,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同时,积极对接国家特高压电网规划,将会东清洁能源纳入西电东送战略布局,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重要支撑。
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的协同发展
在金沙江、鲹鱼河等流域开发水电站过程中,会东县创新实施生态流量泄放“鱼类增殖放流等保护措施。光伏电站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农光互补模式,既保障了绿色能源产量,又守住了绿水青山底线。这种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实践,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产业链延伸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会东县正着力构建风光水储一体化能源体系,带动上下游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配套产业发展。特别在彝族聚居区,通过光伏扶贫项目实现阳光收益全覆盖,探索出清洁能源+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这种产村融合模式,让新能源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绿色引擎。
会东县的实践表明,发展清洁能源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技术创新破解消纳难题,坚持生态优先原则,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这座金沙江畔的县城正在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崛起之路。未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推进,会东模式或将为同类地区提供更多借鉴。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