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迎来蝉蜕采收旺季,当地农户穿梭于林间采收蝉蜕,原本不起眼的昆虫外壳摇身变成助农增收的香饽饽。这一特色产业在为农户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采收技术不规范、产业链延伸不足等发展瓶颈。
生态资源转化经济效益
会东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蝉类资源,每年7-9月是蝉蜕集中脱落期。农户们清晨便带着竹竿、网兜等工具进入林区,在树干和灌木丛中仔细寻找金蝉脱壳后留下的蝉蜕。这些看似普通的昆虫外壳,因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而身价倍增。当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起稳定的收购渠道,确保蝉蜕销路畅通。据不完全统计,熟练的采收户日均收入可达300元以上,季节性收入相当可观。
产业发展面临双重挑战
尽管蝉蜕采收为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但产业发展仍存在明显短板。部分农户为追求采收量,采用敲打树干等破坏性方式获取蝉蜕,不仅影响蝉类种群繁衍,更可能破坏森林生态平衡。同时,当前产业链仍停留在原料供应阶段,缺乏深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未能充分释放。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成为会东蝉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为破解发展困境,会东县正积极探索产业升级路径。林业部门组织开展生态采收技术培训,推广只采蜕不捕蝉的可持续采收方式。部分企业开始尝试蝉蜕的精深加工,开发中药饮片、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电商平台的介入则帮助打通线上销售渠道,使会东蝉蜕直接对接全国市场。这些举措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更显著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
会东蝉蜕产业的兴起,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科学规划采收行为、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建设,这个特色产业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未来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形成合力,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让小小蝉蜕持续为山区群众带来蜕变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