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会东县在移民安置工作中创新推出微田园模式,这一举措在提升移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当前移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微田园模式破解移民生活难题
传统移民安置往往面临土地资源有限、就业渠道单一等问题。会东县因地制宜推出的微田园模式,为每户移民分配30-50平方米的小块耕地,让移民群众在安置区就能种植蔬菜瓜果,既解决了日常吃菜问题,又延续了农耕生活习惯。这种模式有效缓解了移民群众的乡愁焦虑,帮助他们更快适应新环境。
多元发展提升移民获得感
会东县在推广微田园过程中,注重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引导移民种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同时配套发展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微田园+“的多元发展格局。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移民的收入来源,更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融合促进社区和谐
“微田园模式在会东县的实践还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不同民族的移民通过共同劳作、交流种植经验,增进了相互了解和认同。这种基于农耕文化的互动,为构建和谐移民社区提供了新的纽带。当地政府还定期举办微田园种植比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移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长效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微田园模式的长效运行,会东县建立了完善的支持体系。包括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全方位服务;同时将微田园纳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确保政策支持的持续性。这种系统化的保障机制,让移民群众能够真正把微田园经营好、发展好。
会东县微田园模式的创新实践,为解决移民安置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小块耕地的合理利用,不仅满足了移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更为他们创造了发展机会。这种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做法,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微田园必将为更多移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