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项目,为乡村振兴添彩

8月5日,会东网新闻资讯获悉,会东县正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项目,通过整合农业资源、文化底蕴与旅游要素,构建以农促旅、以文兴旅、以旅带农的发展新格局。这一创新实践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协同度不足、文化挖掘深度有限、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等现实挑战。

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的双向突破
会东县依托高山生态农业优势,将蓝莓基地、松露产业园等特色农业项目与乡村旅游线路有机串联。但在实际操作中,农业生产周期与旅游旺季的时空错配问题逐渐显现。为此,当地创新推出四季采摘模式,通过温室大棚技术延长农产品上市期,同步开发农耕体验课程,使农业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旅游吸引力。这种农旅互嵌的发展思路,不仅提升了土地综合收益,更培育出新型职业农民等多元市场主体。

文化赋能与品牌建设的深度实践
在文化价值转化方面,会东正着力破解民族文化展示表层化的问题。通过系统整理彝族银饰制作、火把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将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的《云上会东》系列演出,已成为文旅融合的标杆项目。这种文化IP的深度开发,既保留了乡土文化基因,又赋予了其现代审美价值,有效增强了旅游产品的辨识度与溢价能力。

基础设施与智慧服务的提质升级
针对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的短板,会东县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对20个传统村落进行风貌整治,同步建设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游客现在通过手机APP即可查询实时客流、预约特色民宿、购买农产品,这种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旅游体验。更关键的是,配套建设的冷链物流体系解决了农产品出山难问题,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

会东县的探索证明,农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要通过系统重构产业要素,建立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当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既得益于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更离不开对本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未来需在专业人才培养、生态保护红线把控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会东模式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范式,其核心在于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而非依赖外部输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