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蜕成会东 “隐形特产”,带动农户家门口赚钱

近日,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悄然兴起一项“隐形特产”产业——蝉蜕收购。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昆虫外壳,正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新途径。然而,在这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产业链不完善、市场波动大、农户技术缺乏等问题,亟待各方关注解决。

小蝉蜕撬动大市场
会东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优质蝉蜕资源,其药用价值被《中国药典》明确记载。当地农户利用农闲时节采集蝉蜕,每公斤收购价可达200-300元,部分熟练农户月增收超4000元。这种“零成本、高回报”的模式,让留守老人和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效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外流问题。

产业发展面临三重挑战
尽管蝉蜕产业前景广阔,但当前仍存在明显短板。部分农户缺乏规范的采集和储存技术,导致产品品相受损;中间商压价现象时有发生,价格波动幅度达30%;深加工环节几乎空白,产业链价值挖掘不足。这些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和价格保障机制。

多方合力破局谋长远
会东县已开始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当地电商服务站尝试搭建线上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损耗。更有药企表示愿投资建设清洗、消毒等初加工设施,提升产品附加值。这些举措将帮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真正实现“小特产”向“大产业”的转变。

从会东蝉蜕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出,特色农产品振兴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和农户参与的“三位一体”协同机制。只有打通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才能让“隐形特产”持续释放富民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