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堵格镇万亩大白菜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翠绿饱满的白菜不仅装点了乡村画卷,更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在这喜人景象背后,如何确保品质稳定、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关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品质与规模的双重突破
堵格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肥沃土壤,通过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大白菜规模化种植。农技专家定期指导农户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使白菜的糖度提升20%,核心产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规模化生产带来成本优势,但个别地块出现的土壤板结现象提醒着人们,轮作休耕等生态种植方式仍需加强。
产业链延伸破解销售难题
面对集中上市期的销售压力,堵格镇建成3个产地冷链仓储中心,将鲜菜保鲜期延长至45天。镇政府联合电商平台开展云端菜市活动,通过直播带货日均销售超5万斤。更引人注目的是,当地引进的泡菜加工厂将30%的鲜菜转化为调味泡菜,创造出每吨6000元的附加值。物流成本偏高、品牌知名度不足等问题,仍是制约市场扩张的瓶颈。
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在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无人机精准施药,使化肥使用量降低15%。返乡青年创办的智慧农场尝试盆栽白菜、阳台蔬菜等创新产品,开辟都市农业新市场。这些探索表明,推动传统种植业向智慧农业转型,需要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入。
从田间到餐桌,堵格镇大白菜的丰收故事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随着冷链物流完善、精深加工发展、数字技术应用,这条铺满翠绿的致富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