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粮桑融合” 模式提升土地综合效益

8月5日,会东网新闻资讯获悉,会东县创新推出粮桑融合发展模式,通过科学规划耕地资源,实现粮食安全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这一模式在提升土地综合效益方面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传统种植观念转变、技术配套完善等现实挑战。

传统耕作模式面临转型压力
长期以来,会东县农业存在耕地利用率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单纯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效益有限,而盲目改种经济作物又可能影响粮食安全。粮桑融合模式通过间作套种技术,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发展桑蚕产业,既解决了耕地非粮化管控要求,又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该模式在姜州镇试点中,土地亩均收益提升达40%,展现出良好的示范效应。

技术创新支撑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粮桑融合的关键在于品种选配和田间管理。会东县农技部门优选矮秆抗旱水稻品种与耐阴桑树品种搭配,开发出宽窄行种植规范,确保两种作物光照需求。同时建立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土壤墒情传感器和无人机巡田,精准调控水肥供给。这些技术突破有效解决了传统间作存在的病虫害交叉感染、养分竞争等难题,为模式推广提供了坚实保障。

产业链延伸激活综合效益
会东县正着力构建粮桑融合全产业链体系。在初级生产环节,推广稻-桑-渔立体种养;在加工环节,发展桑叶茶、桑葚酒等深加工产品;在销售环节,打造金沙江粮桑区域公共品牌。这种多元增值路径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附加值,更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参与产业链的农户年均增收达1.2万元,显著提升了模式吸引力。

会东县粮桑融合实践为山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约束,以产业链思维提升综合效益,这一模式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走活了特色产业棋局,展现出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随着配套政策的持续完善,这种绿色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复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