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会东网新闻资讯获悉,会东县针对移民安置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种菜难问题,创新运用有解思维工作方法,通过多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和技术帮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这一民生难题。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改善了移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移民群众搬迁后普遍面临土地资源不足、种植技术缺乏和市场渠道不畅等问题。会东县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传统种植模式难以适应新环境是导致种菜难的主要原因。为此,县农业农村局联合移民部门,在安置区推广立体种植、阳台农业等新型种植模式,并组织农技专家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帮助移民群众掌握现代种植技术。
针对土地资源紧张问题,会东县创新思路,充分利用安置区闲置空间,开发屋顶菜园、社区共享菜地等项目。通过科学规划,将原本利用率低的公共区域转变为生产性空间,既美化了环境,又解决了群众吃菜问题。同时,县里还建立了移民+合作社+超市的产销对接机制,确保蔬菜种得好、卖得出。
技术帮扶方面,会东县特别注重培育本土技术骨干。通过传帮带方式,让先掌握技术的移民带动后学者,形成技术传播的良性循环。县农技站还开发了手机APP,提供在线咨询、病虫害诊断等服务,让技术指导突破时空限制。
市场对接环节,会东县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帮助移民蔬菜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与本地商超、学校食堂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解决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县里还定期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提升移民蔬菜的品牌影响力。
会东县破解移民种菜难问题的实践表明,只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民生难题都能找到解决方案。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有解思维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其他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未来,会东县将继续完善长效机制,确保移民群众不仅种得上菜,更能种好菜、卖好价,实现稳定增收。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