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教育“破冰”:改革启程,共赴新程

教育是民生之基,发展之要。7月26日,会东县教育系统作风提升年行动暨“县管校聘”改革动员部署会召开,一场直指教育发展痛点、聚力高质量发展的“破冰之旅”正式启程。会场内,思想的碰撞与共识的凝聚交织,改革的决心与行动的蓝图共振,为会东教育未来发展锚定了方向、明晰了路径。

会议提出,“调整分配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时,应向教学成效突出的学校和优秀教师倾斜”的政策引发广泛关注。为顺应政策导向,提升自身教学质量,争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各学校迅速行动,制定了一系列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举措。

铅锌镇中心校校长向廷江觉得会议提出的“岗位向教学成效突出的学校倾斜”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作为铅锌镇中心校的负责人,他说:“我校计划从三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在师资培养上,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学术研讨活动,拓宽教学视野。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推行项目式学、小组合作探究等多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三是在教学管理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成绩进步、课堂参与度纳入教师考核,以全面提升教学成效,获取更多的资源支持。”

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宝贵的财富,针对可能出现的教师落聘情况,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完善且人性化的待岗培训与再上岗支持计划,帮助落聘教师提升能力,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力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师资队伍,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按照相关方案要求,在本次县管校聘工作中,如果我校有待岗教师,我校将采取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进行,一是诊断式进行能力检测,精准掌握带岗教师在管理能力、教学能力、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二是订单式开展培训,学校将根据待岗教师的短板,精准制定培训提升内容,并组织提升培训。三是采取到此式进行培训,学校将指派骨干教师,对待岗教师结对帮扶,实现培训提升和教学实践的无缝衔接,对待岗教师的上岗工作,我校将采取培训考核上岗的闭环措施,待岗教师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提升后,学校将组建考核小组对待岗教师进行综合考评,考核符合上岗条件的,由学校调整相应相应岗位进行上岗,上岗之后学校仍将进行跟踪考察效果评估,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参鱼中学党总支书记余永明说。

会议提到的“多轮竞聘上岗”成为关注的焦点。这一举措旨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然而,教职工们对此反应不一,既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也表达了内心的顾虑。

作为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会东县中学教师刘静说:“‘多轮竞聘上岗’我的优势是教学经验丰富,熟悉学情,师生关系融洽,家长认可度高,多次荣获教学奖项,业务能力扎实,服从安排,适应力强。”但同时,刘静老师也有她的顾虑,她觉得“多轮竞聘”流程的复杂性,可能会对教师精力消耗过大,若岗位变动,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担心竞聘结果受到非教学因素的影响。希望学校在竞聘前提供一些岗位说明培训会议或者是政策解读会议。

关于待岗培训期间“不享受乡镇工作补贴、扣发奖励性绩效”的考核机制也是讨论的焦点。待岗期间减少相关待遇,能让教师切实感受到竞争压力,促使他们主动提升教学水平,积极参与竞聘,从而激发整个教师队伍的活力,提高教育质量。这能有效打破教师职业的“铁饭碗”思维,推动教师自我成长,使教育资源向优秀教师倾斜,促进教育公平。

会东县第一小学教师马关荣认为,“不享受乡镇工作补贴、扣发奖励性绩效”的考核机制,一方面会使教师增强危机意识,经济待遇的减少,会让老师感受到压力,意识到自身工作表现未达到要求,从而产生危机意识,促使其重视培训、重视日常的教学工作,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会使教师明确改进方向,待岗培训通常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扣发相关补贴和绩效,使教师专注于培训内容,按照培训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理念。

乡镇作为教育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贯彻落实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质量。此次教育改革部署会的召开,为全县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乡镇层面的执行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何将会议精神转化为乡镇教育发展的实际行动?如何在资源调配、师资保障、家校协同等方面精准发力,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每一所乡镇学校、每一名师生?新街镇党委副书记伊启鹏立足实际,聚焦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工作,推动教育改革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强领导、明方向: 成立以镇党委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建立‘党委统筹、部门联动、学校落实’机制,特别注重压实镇校两级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离、过程全透明、结果真公平。二是深调研、重精准: 组建专班对辖区内学校进行精准摸排,全面掌握师资结构和岗位需求,为科学制定方案、合理设置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在实施过程中,镇党委全程参与相关方案的拟定和岗位的设置,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三是广宣传、聚合力: 加大政策解读与舆论引导,及时召开辖区内的政策宣讲会,同时,组织召开好学校全体教职工参加的政策宣讲会,聚焦教师关切的岗位设置、竞聘流程等关键点答疑解惑,最大程度凝聚改革共识。”

此次改革涵盖“县管校聘”、教育资源布局优化等多方面内容,关乎每一位师生的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县教体局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执行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又会采取哪些创新举措,确保教育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显著成效,让会东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教育?

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唐川表示:“县委县政府下决心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全面提升会东教育质量。群众把孩子交给我们,就是对教育最大的信任和期盼。当前,我们就是要通过这项改革,打破壁垒,优化配置,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把最适合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更科学地‘管’。 强化县级统筹,精准核定岗位,建立更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二是更有效地‘聘’。 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让能者上、优者奖。三是更务实地‘评’。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这次改革力度大、要求高,我们有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教育人的智慧与力量,攻坚克难。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会东的每一所学校都充满活力,让每一位老师都迸发潜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从学校的积极部署到教师的主动奋进,再到各乡镇的协同护航,会东县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各方力量正以“破立统一”的决心、“蹄疾步稳”的节奏,将动员部署会的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共同期待会东教育在改革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