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巴普镇,乡村振兴战略正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巴普镇书记肩负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任。然而,在这条振兴之路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巴普镇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但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成为摆在书记面前的首要难题。传统农业效益低下,特色产业规模较小,缺乏深加工链条,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书记带领团队深入调研,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特色种植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巴普镇部分偏远村寨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网络覆盖不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书记多方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问题,同时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翅膀。
人才短缺是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本土人才匮乏。书记意识到,必须建立人才回引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建立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同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提升村民综合素质。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也是一大考验。美姑县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好绿水青山,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考验着书记的智慧。通过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巴普镇书记的带领下,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乡村振兴初见成效。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民收入稳步增长。但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程,仍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未来,巴普镇将继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振兴之路,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