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普格县王建春: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凉山州普格县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扶贫故事,基层干部王建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扎根一线的扶贫工作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干部的担当与奉献,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基层扶贫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

王建春在普格县开展扶贫工作时,首先面对的是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凉山州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为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如何突破地理限制,打通农产品外销渠道,成为他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难题。他带领团队走访调研,最终通过发展电商平台,将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产业扶贫的实践与创新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王建春深知,单纯的资金帮扶难以实现可持续脱贫。他因地制宜,在普格县推动特色种养殖业发展,引进优质种苗,组织技术培训。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遇到了村民观念保守、技术接受度低等问题。通过耐心讲解和示范带动,他逐步改变了村民的观念,使产业扶贫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教育扶贫的长远考量

王建春特别重视教育在扶贫中的基础性作用。他发现当地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孩子面临辍学风险。为此,他积极争取教育扶贫资金,改善学校硬件条件,同时联系外界资源开展支教活动。但教育扶贫见效慢、周期长,如何平衡短期脱贫指标与长期教育投入,成为他工作中的又一考验。

精神扶贫的重要性

在扶贫过程中,王建春意识到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他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典型示范、精神激励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组织村民到脱贫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逐步转变了部分群众的依赖心理。

王建春的扶贫故事展现了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折射出脱贫攻坚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从交通不便到产业培育,从教育投入到精神引领,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扶贫工作者的智慧与毅力。在凉山州普格县这片热土上,正是有无数像王建春这样的基层干部默默奉献,才谱写出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