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冕宁县高枧村组:探秘大凉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高枧村组,像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静静镶嵌在横断山脉的褶皱里。这个海拔2800米的彝族村落,保留着最原始的农耕文明和毕摩文化,却也面临着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发展困境。

交通桎梏下的原生态之美
通往高枧村的盘山公路如同缠绕山间的丝带,雨季时常遭遇塌方阻断。这种地理隔离意外保存了村落完整的彝族风貌:夯土墙的瓦板房错落分布,房前屋后晾晒着金黄的玉米垛,身着查尔瓦的彝族老人坐在火塘边抽着兰花烟。但交通不便也导致医疗教育资源匮乏,村民突发疾病需用马匹驮运至乡镇卫生院。

正在消逝的活态文化遗产
村中现存三位能完整吟诵《勒俄特依》的毕摩,年轻人却更愿去成都、昆明打工。古老的羊毛擀毡技艺面临失传,只有几位老妇人还保持着用野生植物染布的传统。非遗保护工作者发现,高枧村的彝族银饰工艺保留了罕见的錾花技法,这种需要连续敲击数万次的工艺正被机械化生产取代。

生态保护与发展的两难抉择
村庄周边的高山杜鹃林是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区,村民世代遵循神山不砍伐的禁忌。但光伏电站项目的进驻引发争议:部分村民期待每年2000元的土地租金,更多老人担忧破坏祖灵栖息地。生态学家在此发现过濒危物种四川山鹧鸪,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成为关键课题。

文旅融合的新可能
近年有探险爱好者开辟出徒步路线,村民自发组建的马帮运输队每人日均收入可达150元。有返乡青年将废弃粮仓改造成民宿,用苦荞饼、坨坨肉等彝家菜吸引游客。但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接待能力有限,旅游旺季常出现垃圾处理难题。当地特有的朵洛荷歌舞表演,正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得新传播机遇。

这个被云海环抱的村落,如同它的彝族名字高枧(意为山梁上的泉水)一般,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着自己的出路。当晨曦穿透薄雾照亮层层梯田时,或许能在这里看见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