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李子坪乡格绒益西:探寻藏族文化传承者的故事

在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李子坪乡的群山之间,格绒益西的名字与藏族文化传承紧密相连。这位普通的藏族老人用毕生精力守护着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他的故事折射出当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普遍挑战。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第一道门槛。随着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使用汉语交流,格绒益西坚持用藏语教授传统歌谣的行为显得尤为珍贵。他收集整理的数十首古老民歌,正面临着无人传唱的危机。这种语言断层不仅存在于口头文学领域,更影响着整个藏族文化体系的延续。

传统技艺的失传是另一个严峻问题。格绒益西精通的藏族木雕工艺需要数年才能掌握,但愿意投入时间学习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手工艺因缺乏经济效益而逐渐被边缘化。格绒益西的工作室里堆满了精美的木雕作品,却难觅传承者的身影。

现代化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空间的挤压不容忽视。智能手机和短视频的普及改变了年轻人的娱乐方式,传统的锅庄舞和藏戏表演逐渐失去观众。格绒益西组织的民俗活动参与人数逐年减少,这种文化空间的萎缩直接威胁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面对这些困境,格绒益西依然坚持每天记录整理藏族谚语、神话传说。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即将消失的文化记忆。这位老人相信,只要还有人记得,文化就不会真正死去。在李子坪乡的晨雾中,时常能听见他吟唱古老歌谣的声音,那是对抗文化消亡最动人的抵抗。

木里县的文化保护工作者正在尝试将格绒益西的传承经验推广到更多村寨。通过建立数字化档案、开展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为藏族文化传承寻找新的可能性。格绒益西的故事提醒我们,文化多样性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也需要像他这样的坚守者在时代变迁中守护文化根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