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宁南县郑磊:一位基层干部的奋斗故事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基层干部群体中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凉山州宁南县干部郑磊的奋斗历程,折射出新时代基层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也引发我们对基层治理的深度思考。

基层工作的现实挑战
宁南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曾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郑磊面对的是如何打破地域限制、转变群众观念的难题。他带领团队走村入户,用彝汉双语宣讲政策,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有效解决了沟通障碍,但语言人才短缺仍是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痛点。

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
在郑磊推动下,宁南县探索出合作社+农户的特色种养模式。通过引进高山中药材种植,当地农户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然而,农产品深加工链条不完善、市场对接不畅等问题依然制约着产业升级。郑磊团队正在尝试搭建电商平台,试图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销售瓶颈。

基层治理的智慧转型
面对留守老人儿童占比高的现状,郑磊创新推行邻里互助网格,将27个行政村划分为196个微网格。这种精细化治理虽取得成效,但也暴露出基层力量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的短板。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成为亟待突破的新课题。

精神传承的时代意义
郑磊连续8个春节坚守岗位的事迹,展现的是基层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但这种现象背后,也反映出基层工作压力大、保障机制待完善等深层次问题。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让更多郑磊式干部安心扎根基层,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宁南县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样本。郑磊的故事启示我们:基层工作需要情怀,更需要制度创新;要解决具体问题,更要建立长效机制。这或许是对奋斗者最好的致敬。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