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美姑县罗文才事迹介绍:一位彝族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四川凉山州美姑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彝族干部罗文才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需要帮扶的土地。作为土生土长的彝族干部,他深知家乡贫困的根源,也明白扶贫工作的艰巨性。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扶贫路上的重重挑战。

罗文才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彝族群众因语言不通,对国家扶贫政策理解有限。他主动担任起政策翻译官的角色,用彝语向乡亲们讲解政策要点。同时,他意识到单纯依靠政策补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发展特色产业才能真正脱贫。在他的推动下,美姑县因地制宜发展起高山蔬菜种植和特色养殖业,为当地群众开辟了增收新渠道。

然而,扶贫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对产业扶贫持观望态度;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外销困难;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制约产业发展。面对这些难题,罗文才一方面耐心做思想工作,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修建通村公路,引进农业技术专家。他常常天不亮就出门,深夜才回到办公室,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扶贫干部的担当。

在罗文才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美姑县多个贫困村实现了整村脱贫。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成为新的课题。罗文才又开始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式,确保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这位彝族干部的扶贫故事,折射出凉山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也展现了基层干部扎根乡土、服务群众的赤诚之心。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像罗文才这样的干部,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这片希望的土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