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挑战
地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腹地的布拖县,曾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高海拔山区地形制约、彝族群众传统生产观念固化、基础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长期交织,使得这里的脱贫工作面临特殊挑战。2026年实现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成果成为新的课题。
产业造血能力的持续性考验
当地重点发展的乌洋芋、黑绵羊等特色种养殖业虽已形成规模,但产业链条较短的问题逐渐显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农产品损耗率高,电商渠道开拓力度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部分脱贫户反映,传统种养方式转型升级需要更专业的技术指导。
易地搬迁的后续扶持进展
全县累计完成1.2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的扶贫车间吸纳就业效果显著。但部分搬迁群众适应新生活存在困难,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对城镇就业技能培训的需求突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仍需加强。
教育医疗的长期保障机制
“学前学会普通话等教育扶贫项目成效明显,但乡村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使基层就诊率提升至78%,但慢性病管理、远程会诊等精细化服务还有提升空间。防止因病返贫的预警机制正在完善中。
2026年巩固提升的新举措
今年以来,布拖县重点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工程,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3家。东西部协作项目新增技能培训基地2个,首批乡村振兴专员已驻村开展工作。光伏扶贫电站收益的60%专项用于公益岗位开发,形成长效机制。
从最新监测数据看,布拖县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保持12%以上的增速,但部分边缘户的抗风险能力仍需关注。这场发生在彝乡大地的脱贫实践,正在从摘帽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稳步迈进。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