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武装工作中,会东县人武部沙少发科长以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成为当地国防动员系统的标杆人物。本文将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他是如何创新民兵训练模式的?在抢险救灾中展现了怎样的担当精神?又是如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通过解析这些问题的答案,展现一位新时代武装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创新民兵训练模式的实践探索
沙少发科长针对山区民兵训练实效性不足的问题,首创模块化+实战化训练体系。他将传统集中组训改为分片区轮训,利用农闲时节开展防汛抢险、森林灭火等专项演练,使民兵参训率从65%提升至92%。特别是研发的无人机侦察与人工排查结合的山地搜救战法,在2022年凉山州民兵比武中获得战术创新奖。这种立足实战需求的训练改革,让会东民兵队伍成为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的应急尖兵。
抢险救灾中的先锋本色
在2021年会东7·12特大洪灾中,沙少发带领民兵应急连连续奋战38小时,创造零伤亡转移群众1200余人的奇迹。他发明的绳索横渡系统被列入《四川省民兵防汛救援手册》。每逢灾情,他总是第一个抵达现场勘察,用军事地形学专业知识绘制救援路线图。这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群众的作风,赢得了沙冲锋的群众口碑。
军民融合发展的桥梁作用
沙少发积极推动国防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协调驻军部队与12个村寨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他主导建设的民兵示范果园带动200余户群众增收,打造的国防教育文化广场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组织退役军人成立红色宣讲团,把国防意识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实现了社会效益与国防效益的双赢。
从训练场上的教头到救灾现场的指挥官,再到乡村振兴的联络员,沙少发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国动人的使命担当。他的事迹证明,基层武装工作者完全可以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篇章,只要始终秉持服务打仗、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就能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独特光彩。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