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南疆明珠 | 川滇枢纽・多元文化・经济强县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会东县,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凉山州最南端的门户,也是川滇两省六区县交汇的枢纽。作为凉山州“南向开放”的战略支点,会东县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在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里不仅是凉山州经济总量第三的强县,更是四川省连接云南、辐射东南亚的重要节点,堪称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地理区位:凉山南大门的战略意义

会东县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东、南两面以金沙江为界,与云南省巧家县、东川区、禄劝县隔江相望,西接州内会理市,北邻宁南县。其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13′至103°3′15″、北纬26°12′14″至26°55′42″之间,总面积3228平方公里。从地形上看,会东地处云贵高原西北边缘与横断山脉过渡带,境内山峦叠嶂、河谷深切,最高海拔3331米(老君山主峰),最低海拔640米(金沙江畔),立体气候特征显著。这种“一江隔两省,一山连三川”的地理格局,使其成为凉山州连接长江经济带与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

作为凉山州的南大门,会东的交通地位举足轻重。宜攀高速(会东段)、会禄高速的加快建设,以及规划中的会东机场和攀昭毕铁路,正构建起“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特别是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库区航道的开发,将使会东成为凉山州唯一拥有内河航运潜力的县,进一步强化其作为川滇物流中转枢纽的功能。会东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南疆明珠 | 川滇枢纽・多元文化・经济强县插图


二、历史脉络:从边陲之地到自治州强县

会东的建县历史虽仅70余年,但其地域文明可追溯至先秦。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会东地区属越嶲郡会无县,此后历经南诏、大理等地方政权管辖,明清时期分属四川会理州与云南东川府。1952年,为促进川滇边界民族地区发展,国家从会理县东部和云南巧家县金沙江西岸划出部分区域,设立会东县,初属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随西康省撤销并入四川省,1978年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这一隶属关系的确立,标志着会东正式融入凉山州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

作为凉山州最年轻的县域之一,会东的成长与自治州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凉山州“南向开放”政策的叠加效应,推动会东从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化综合强县转型。2024年,会东地区生产总值达209.14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凉山州第三,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位居全州前列,成为凉山州南部经济增长极。会东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南疆明珠 | 川滇枢纽・多元文化・经济强县插图1


三、民族共融:凉山多元文化的缩影

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东县居住着汉、彝、傈僳、布依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约27%。这里既保留着彝族火把节、傈僳族阔时节等传统节庆,又融合了川滇汉文化的建筑与民俗,形成“川滇融会、博纳西东”的文化特质。

  • 彝族文化:野租乡作为凉山州彝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其“奥索布迪”服饰工艺被列为省级非遗,每年火把节期间,千人朵洛荷舞与赛马斗牛活动吸引数万游客。

  • 傈僳风情:新街镇的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入选国家级非遗,刀杆节上的“上刀山”绝技震撼人心,成为凉山民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 文化交融:姜州古镇的明清会馆建筑群、江西街的端午药市,见证着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度互动。这种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正是凉山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民族政策的生动实践。


四、经济赋能:凉山州高质量发展的先锋

在凉山州“一核一谷三带”区域发展布局中,会东县依托清洁能源、矿产资源、特色农业三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1. 清洁能源高地:作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基地,乌东德水电站(装机1020万千瓦)的建成使会东成为凉山州最大水电输出县。同时,全县光伏装机突破100万千瓦,风电装机达50万千瓦,“风光水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初具规模,年清洁能源贡献占凉山州总量的35%。

  2. 矿业经济引擎:坐拥亚洲最大金红石矿床(储量超2000万吨)和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会东通过“矿产资源开发+精深加工”模式,打造凉山州有色金属产业重要增长极。

  3. 现代农业标杆:作为全国烟叶生产第一大县,会东烟叶年产量占凉山州的40%,烟农收入连续十年居全省首位。同时,蓝莓、松露、黑山羊三大地理标志产品形成全产业链,带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成为凉山州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会东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南疆明珠 | 川滇枢纽・多元文化・经济强县插图2


五、生态屏障:守护长江上游的绿色担当

作为凉山州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会东县肩负着守护金沙江生态屏障的重任。全县森林覆盖率58.3%,拥有国家级公益林140万亩,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植物群落分布广泛。通过实施“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工程,完成金沙江沿岸生态修复5.2万亩,建成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在凉山州“碳汇经济”探索中,会东率先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试点,预计未来十年可开发碳汇量200万吨,价值超亿元,为民族地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会东方案”。


六、未来展望:凉山南向开放的枢纽之城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凉山州“南向出川”战略的深入推进,会东县正从地理边缘走向开放前沿。规划中的川滇合作试验区将重点发展跨境物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样板。预计到2030年,会东将建成攀西城市群连接昆明都市圈的1小时交通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成为凉山州乃至四川省南向开放的战略支点。


会东县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关系,恰似金沙江与群山的共生——既依托自治州的政策支持实现跨越发展,又以自身优势反哺全州经济社会进步。这片土地上的山川河流、民族风情与发展奇迹,共同书写着新时代凉山精神的壮丽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