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州宁南县崎岖的山路上,总能看到一个背着旧帆布包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地头。作为基层扶贫干部的姜永林,用八年时光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书写着不平凡的脱贫故事。
产业扶贫的破局之道
面对宁南县产业基础薄弱的困境,姜永林带领团队走遍全县12个乡镇调研。他发现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低下,于是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建立5000亩高山蔬菜基地。为解决技术难题,他多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组织农户参加技能培训。如今,当地青花椒、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元。
教育扶贫的长远布局
在走访中发现适龄儿童辍学现象严重后,姜永林创新推出雨露计划。他协调建立教育扶贫基金,为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同时推动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三年来,已有3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通过技能培训实现稳定就业。
扶志与扶智的双重攻坚
针对部分群众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姜永林组织成立村民议事会,通过火塘夜话等形式宣讲政策。他带头组建农民夜校,既传授种植技术,也开展普通话培训。这种精神扶贫让许多村民重拾发展信心,涌现出数十名脱贫示范户。
如今,宁南县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28.7%降至0.3%。姜永林却说:脱贫只是新起点,乡村振兴更需要持续发力。这位基层干部仍在为巩固脱贫成果奔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