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石梨镇砖房村地处大凉山腹地,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砖房村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径。
产业发展单一化问题凸显
砖房村目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烤烟、玉米等作物占经济收入较大比重。这种单一产业结构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影响,村民收入稳定性不足。村内虽有少量养殖业和经果林种植,但规模小、技术落后,难以形成产业链效应。如何培育多元化特色产业,成为砖房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基础设施短板制约发展
尽管通村公路已实现硬化,但部分组道仍为土路,雨季通行困难。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灌溉用水紧张。网络通信覆盖不均衡,偏远农户仍面临数字鸿沟。这些基础设施短板直接影响特色农产品外销和乡村旅游开发潜力。
人才流失与技能匮乏并存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村内空心化现象明显,留守群体普遍缺乏现代农业技能。虽然驻村工作队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但培训内容与产业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培养本土人才、吸引能人返乡创业的机制亟待完善。
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平衡难题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砖房村面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传统耕作方式易造成水土流失,而新兴产业的环保准入门槛较高。探索生态种植、林下经济等绿色模式,需要专业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
未来发展的突破方向
砖房村可依托光照资源优势,发展光伏+农业的复合产业;挖掘彝族文化特色,培育乡村文旅新业态;建立专业合作社,推动核桃、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同时应加强道路网络升级,建设冷链物流设施,打通山货出山通道。通过校地合作引入农业科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砖房村需要立足资源禀赋,在守住生态红线的前提下,走出一条具有山地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既需要政策持续发力,更离不开村民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