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县,有这样一位扶贫干部——江国丹。他长期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贫困,用真心温暖群众,成为当地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基层扶贫工作面临哪些挑战?木里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给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阻力。江国丹深知,要改变贫困面貌,必须首先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他带领村民修建道路、架设桥梁,打通了与外界的联系通道。在走访过程中,他发现许多村民因缺乏技术而难以脱贫,于是积极联系农业专家,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
如何确保扶贫政策精准落地?江国丹坚持一户一策的工作方法。他走村入户,详细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针对因病致贫的家庭,他帮助申请医疗救助;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他联系就业岗位或扶持发展特色产业。这种精准施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成效。
扶贫工作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江国丹认识到,单纯的物质帮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他注重激发村民内生动力,通过建立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让村民掌握持续增收的能力。在他的推动下,当地发展了高山蔬菜种植、中药材培育等特色产业,为村民开辟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江国丹的扶贫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工作需要耐心、智慧和担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像江国丹这样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走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