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二年级班主任工作日常:一位基层教师的坚守与奉献

在四川凉山深处的木里县,二年级班主任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教育者的初心。这些基层教师面临的多重挑战,折射出乡村教育的真实图景。

教学资源匮乏始终是困扰当地教师的首要难题。教室里斑驳的黑板、卷边的教科书和时好时坏的投影设备,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班主任们常常需要自制教具,将山间的落叶、溪边的石子变成生动的教学素材。这种无中生有的创造力,恰恰体现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家校沟通障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尤为突出。许多家长不会说普通话,班主任不得不掌握当地民族语言。放学后的家访往往要徒步数小时,翻越崎岖的山路。正是这种坚持,让教育理念如涓涓细流浸润每个家庭,改变着读书无用的传统观念。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留守儿童增多日益凸显。班主任们既要当老师又要当临时父母,留意每个孩子的情绪变化。课间的一颗糖果、放学时的一句叮嘱,这些细微处的关怀构建起特殊的情感联结。有位班主任的记事本里记着每个孩子的生日,这个习惯她保持了十二年。

职业发展困境同样不容忽视。有限的培训机会、繁重的非教学任务消耗着教师精力。但令人动容的是,许多教师主动建立学习小组,通过云端教研弥补专业成长短板。这种自我提升的自觉性,成为木里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海拔3000米的讲台上,这些班主任用坚守对抗着地理的阻隔。他们批改作业的台灯,成了大山里最温暖的星光;他们沙哑的嗓音,谱写着最动人的教育诗篇。当城市里的教育者在讨论教学创新时,木里县的教师们正在完成更基础的使命——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坐在教室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