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向阳法官扎根基层法庭十余载,用脚步丈量辖区每一寸土地,用法律守护着高原群众的公平正义。这位基层司法工作者的故事背后,折射出我国偏远地区法治建设的现实挑战与深层意义。
交通不便与法治覆盖的难题始终困扰着木里这样的偏远山区。向阳法官经常要骑马或徒步数小时才能到达当事人所在的村寨,一场简单的调解可能需要在崎岖山路上往返数日。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基层司法工作者必须具备超乎寻常的毅力与奉献精神。
民族地区法律意识薄弱是另一个突出问题。当地藏族群众更习惯通过传统方式解决纠纷,对现代法律体系认知有限。向阳法官创新工作方法,将法律规定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藏语解释,在调解中注重融合民族习惯与法律规定,既维护了司法权威,又赢得了群众信任。
基层司法资源匮乏的现状同样不容忽视。木里县法院编制有限,向阳法官经常身兼数职,既要审理案件,又要开展普法宣传。在简陋的办公条件下,他坚持规范办案流程,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向阳法官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司法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法律素养,更需要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正是千千万万像向阳这样的基层法律工作者,用他们的坚守架起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既要看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显著成效,也要清醒认识到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挑战,持续加大对基层司法工作的支持力度。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