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薛文洲: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扶贫干部薛文洲的名字早已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的公务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扶贫干部的担当与奉献。然而,在这条扶贫路上,薛文洲和同事们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地理环境的制约是薛文洲工作中遇到的首要难题。木里县地处横断山脉深处,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的开展。薛文洲经常需要徒步数小时才能到达偏远村寨,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也延缓了扶贫项目的推进速度。

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样考验着扶贫干部的智慧。当地部分群众长期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对新型农业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接受度较低。薛文洲通过建立示范户、组织技术培训等方式,逐步改变村民的固有思维,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扶贫工作面临的核心问题。薛文洲深知,单纯的资金补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结合木里县高海拔特点,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和生态养殖业,但如何建立长效的市场机制,确保产业持续发展,仍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扶贫资源的精准分配同样考验着基层干部的能力。薛文洲在走访中发现,不同村寨、不同家庭的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各不相同。他推动建立精准识别机制,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文化差异的融合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木里县是多民族聚居区,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多数。薛文洲认真学习当地语言和风俗习惯,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在扶贫工作中注重将现代发展理念与民族文化相融合。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薛文洲始终坚守在扶贫一线。他带领村民修建通村公路,改善饮水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用实际行动改变着木里县的面貌。在薛文洲看来,扶贫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木里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