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滇交界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副县长比布吴的名字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相连。这位荣获多项表彰的基层干部,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使命担当。
从教育工作者到扶贫先锋的转变
比布吴的职业生涯始于教育系统,这段经历让他对基层民生问题有着深刻理解。转任行政岗位后,他敏锐地发现当地产业发展存在小而散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他推动建立了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使木里县的核桃、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形成规模效应。
破解交通瓶颈的创新实践
面对木里县山高路险的天然屏障,比布吴创造性地提出以路带产的发展思路。在他主导下,全县新建农村公路300余公里,同时配套建设产业运输专线。这种基础设施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使偏远山区的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40%以上。
民族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之道
作为土生土长的藏族干部,比布吴特别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他推动实施的非遗工坊项目,既保留了传统手工艺,又为200余名留守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这种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做法,成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新时代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
在同事眼中,比布吴最突出的特点是用脚步丈量民情。他坚持每月至少10天驻村工作,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满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解决进度。这种务实作风让他能够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制定的政策更接地气。
比布吴的事迹展现了一名少数民族干部如何将政策智慧与本土经验相结合。在他的带领下,木里县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径,为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地方发展的精神,正是新时代基层干部最珍贵的品质。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