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杜晓阳:从扶贫干部到乡村振兴领路人的奋斗故事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杜晓阳的名字与当地脱贫致富的故事紧密相连。这位从扶贫干部成长为乡村振兴领路人的基层工作者,用十余年时间见证了木里县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然而,在这条奋斗之路上,杜晓阳和她的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抉择。

扶贫工作的难点突破成为杜晓阳面临的首要课题。木里县地处高原山区,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传统扶贫模式难以奏效。她带领团队走遍全县村落,创新提出产业+就业双轮驱动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和藏香猪养殖,解决了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难题。但如何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避免返贫风险,始终是她思考的重点。

乡村振兴的转型挑战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杜晓阳的工作重心转向乡村振兴。她敏锐地发现,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为此,她推动建立新农人培训计划,吸引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增强乡村吸引力。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保护与现代发展,保持乡村特色又改善生活品质,考验着她的智慧。

生态与发展的平衡之道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杜晓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木里县生态资源丰富但脆弱,她主导的旅游开发项目严格遵循生态红线,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共赢。这种发展思路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创造了生态红利,为当地群众带来持久收益。

杜晓阳的故事印证了基层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从解决温饱到追求美好生活,她的工作重心在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未改。在木里县这片热土上,杜晓阳和她的同事们正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为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