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冕宁县贫困村脱贫攻坚纪实:从深度贫困到乡村振兴的蜕变之路

凉山州冕宁县曾是四川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这里的贫困村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多重挑战。如何实现从深度贫困到乡村振兴的跨越,成为当地政府和群众共同思考的问题。

基础设施滞后制约发展是冕宁县贫困村面临的首要难题。许多村寨位于高山深谷,交通不便,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这不仅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更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脱贫攻坚战中,当地政府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修建通村公路、改造危房、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造血功能不足是另一个关键问题。长期以来,冕宁县贫困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当地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通过建立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人才短板制约可持续发展同样不容忽视。贫困村普遍面临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冕宁县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同时,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观念转变与精神脱贫是更深层次的挑战。长期的贫困状态容易形成等靠要思想。冕宁县在脱贫攻坚中注重扶志与扶智相结合,通过宣传教育、典型示范等方式,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奠定思想基础。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冕宁县贫困村的蜕变之路证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施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这些曾经的贫困村正以崭新的面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