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冕宁县谢洋波: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凉山州冕宁县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其中基层干部谢洋波的经历尤为引人深思。这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折射出扶贫工作中的诸多现实挑战。

扶贫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是谢洋波面临的首要问题。凉山州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深、范围广。谢洋波在走访中发现,许多贫困户不仅面临经济困难,更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如何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激发内生动力,成为他扶贫路上的第一道难关。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是谢洋波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冕宁县,他带领团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但很快发现单纯的项目扶持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市场对接不畅、技术水平不足、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接踵而至。谢洋波意识到,必须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才能真正实现稳定增收。

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在谢洋波的工作中日益凸显。他发现,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因经济原因辍学,形成代际贫困的恶性循环。为此,他多方奔走,争取教育资助,同时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但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教育扶贫的效果。

基层扶贫干部的困境与坚持也是这个故事的重要维度。谢洋波长期扎根基层,面临着工作压力大、家庭难以兼顾等现实困难。但他始终坚守岗位,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信任。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扶贫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

谢洋波的扶贫故事展现了凉山州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也启示我们: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基层干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仍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