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美姑县徐科亮: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事迹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这片贫瘠而美丽的土地上,一位名叫徐科亮的扶贫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守。作为基层扶贫工作者,他面临的不仅是物质匮乏的挑战,更有思想观念转变的艰难历程。

交通闭塞与信息滞后构成了徐科亮工作的首要障碍。美姑县地处大凉山腹地,许多村寨至今仍不通公路,村民出行需徒步数小时。徐科亮常常需要翻山越岭走访贫困户,记录每家每户的具体困难。这种地理环境的制约使得扶贫资源难以有效输送,也阻碍了外界先进理念的传入。

教育水平低下是当地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因素。徐科亮在走访中发现,许多适龄儿童因家庭贫困或传统观念影响而辍学。他意识到,仅靠物质帮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必须从教育入手。为此,他积极联系外界爱心人士,为当地学校争取教学设备和助学金,同时不厌其烦地入户劝说家长重视子女教育。

产业基础薄弱让脱贫成果难以持续。美姑县传统农业产出有限,缺乏现代产业支撑。徐科亮带领团队考察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他引入农技专家指导村民种植高山蔬菜、中药材,并帮助建立产销对接渠道,让农产品走出大山。

思想观念转变是扶贫工作中最艰难的环节。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扶贫政策产生依赖。徐科亮通过组织技能培训、树立脱贫典型等方式,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他常说:扶贫不是给钱给物,而是要给信心给能力。

徐科亮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扶贫工作需要融入当地、理解当地、改变当地。在凉山深处的日日夜夜,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信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这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精神,正是脱贫攻坚战中最宝贵的财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