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美姑县杨洪君: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基层干部杨洪君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温暖着每一个贫困家庭。他的扶贫故事折射出基层工作的艰辛与成就,也引发了我们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度思考。

基层扶贫工作的现实困境首先体现在地理环境的恶劣上。美姑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为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杨洪君常常需要徒步数小时才能到达偏远村寨,有时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险峻山路。其次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当地彝族群众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与现代化扶贫理念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在不伤害民族感情的前提下推动观念转变,成为杨洪君必须面对的难题。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是杨洪君工作中重点探索的方向。他深知输血式扶贫难以持久,必须培育造血功能。在美姑县,他带领群众发展高山蔬菜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但面临市场对接不畅、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如何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找到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路径,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智慧。

教育扶贫的长效机制建设也是杨洪君关注的重点。他发现,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早早辍学,形成了贫困代际传递。为此,他多方奔走,争取教育资源,但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非一日之功。如何让教育真正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利器,需要更多像杨洪君这样的基层干部持续努力。

在扶贫工作中,干群关系的构建同样至关重要。杨洪君用真心换真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赢得了信任。但也有一些干部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导致群众产生抵触情绪。这提醒我们,扶贫不仅是物质帮扶,更是心灵的沟通。

杨洪君的故事告诉我们,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像他这样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干部,用实干诠释责任与担当。美姑县的扶贫实践为类似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干部在时代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