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凉山州雷波县基层干部夏兴贵的故事令人动容。这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了基层扶贫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夏兴贵的扶贫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雷波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对新事物接受度不高,这给产业扶贫带来了不小阻力。夏兴贵深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
面对这些困难,夏兴贵没有退缩。他走村入户,深入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案。在产业扶贫方面,他结合雷波县的地理特点,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针对群众顾虑,他带头示范,用实际成效说话,逐步打消了村民的疑虑。
夏兴贵特别重视教育扶贫工作。他深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他的推动下,雷波县多个贫困村建起了希望小学,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他还积极组织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在夏兴贵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雷波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群众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然而,夏兴贵也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仍然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夏兴贵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工作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汗水。它不仅考验着干部的能力和智慧,更考验着他们的耐心和毅力。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像夏兴贵这样的基层干部,扎根一线、无私奉献,带领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