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山州雷波县的发展历程中,周斌的名字始终与地方变革紧密相连。这位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干部,用实干精神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其成长轨迹也折射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培养的典型路径。
基层历练锻造务实作风
周斌的职业生涯始于最基层的乡镇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农村发展的痛点。在担任村支书期间,他主导解决了三个自然村的饮水难题,通过建设集中供水系统,使1200余名群众告别了靠天吃水的历史。这种直面民生难题的工作作风,成为他后来主政一方的鲜明标签。
产业转型面临的双重挑战
在推动雷波县产业升级过程中,周斌面临着资源禀赋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考验。当地传统的粗放型农业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他力主发展的脐橙种植业虽初见成效,但冷链物流短板导致农产品损耗率居高不下。如何在保护大凉山生态的前提下培育特色产业,成为考验其执政智慧的关键课题。
民族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作为彝族聚居区干部,周斌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探索出新路径。他推动建立的彝族非遗工坊,既保护了传统手工艺,又创造了200余个就业岗位。但如何平衡商业化开发与文化原真性保护,仍是需要持续破解的命题。
交通瓶颈制约发展速度
尽管雷波县已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全覆盖,但山区地形仍使物流成本高于周边县市30%。周斌积极争取的宜攀高速雷波段建设项目,将成为打破发展桎梏的重要突破口,其推进过程也反映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共性难题。
从走村串户的驻村干部到县域发展的决策者,周斌的成长历程印证了郡县治则天下安的治理智慧。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这类既熟悉乡土中国又具备现代治理理念的干部,正成为改变西部贫困地区面貌的中坚力量。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