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冯承彪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当地发展的代名词。作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他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但这条路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金阳县地处四川西南边陲,长期以来受制于交通不便和产业单一的发展瓶颈。冯承彪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能简单地照搬外地模式,必须结合当地实际。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发现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的市场对接渠道。如何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冯承彪推动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培育了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然而,产业规模扩大后,产品质量标准化、品牌建设等问题逐渐显现。他意识到,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远远不够,必须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金阳特色农产品品牌。
人才短缺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另一大障碍。冯承彪积极推动引凤还巢工程,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同时,他也面临着如何留住这些人才的现实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创业环境有待优化等因素,都影响着人才返乡的积极性。
在文化振兴方面,冯承彪注重挖掘和保护彝族传统文化。他推动建立了民族文化传习所,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技艺传授。但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是他思考的重点。
冯承彪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他带领金阳县群众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但前路依然充满挑战。未来,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他和团队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