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的崇山峻岭间,基层干部杨再美的扶贫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贫困山区的脱贫之路。这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温暖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书写了感人篇章。
扶贫工作的现实挑战是杨再美面临的首要问题。金阳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杨再美深入走访每一户贫困户,发现当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产业发展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她意识到,单纯的物质帮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激发内生动力。
面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这一关键课题,杨再美带领团队进行了深入调研。她发现当地海拔高、气候独特,适合种植高山蔬菜和中药材。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合作社,她推动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积极对接电商平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让大山里的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卖上好价钱。
群众思想转变的艰难过程是杨再美工作中遇到的又一难题。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扶贫政策理解不深。杨再美采取院坝会“火塘夜话等接地气的方式,用彝汉双语宣讲政策,组织脱贫示范户现身说法。她坚信扶贫先扶志,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逐步改变了群众的观念,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上,杨再美多方奔走争取项目资金。她深知,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都无从谈起。在她的努力下,一条条通村公路修到了群众家门口,一座座安全住房拔地而起,清洁饮水工程惠及千家万户。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杨再美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工作既要有为民情怀,更要有实干精神。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深刻内涵。在金阳县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像杨再美这样的基层干部还有很多,他们用坚守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扶贫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