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凉山州金阳县老城的青石板路上,斑驳的土墙与雕花门楼无声诉说着这座川南古镇的沧桑历史。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金阳老城曾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而今却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挑战。
历史风貌保护的困境
金阳老城现存大量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独特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群是研究川南民居文化的活化石。然而,年久失修的木构建筑面临白蚁侵蚀、雨水渗漏等问题,部分老屋因居民迁出而逐渐荒废。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保留这些珍贵的历史印记,成为当地文旅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
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
老城中心的彝族银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已持续了上百年。但随着现代工艺的冲击,掌握传统银饰锻造技艺的匠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非遗传承人曲比阿木坦言:年轻人更愿意去县城打工,祖传的手艺可能要失传了。这种文化断层现象在彝族漆器、毕摩绘画等传统技艺领域同样存在。
旅游开发的平衡之道
近年来,金阳县尝试通过文旅融合激活老城。改造后的古驿站变身特色民宿,废弃粮仓改造为彝族文化展览馆。但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同质化问题逐渐显现,部分游客反映商铺卖的都是义乌小商品。如何在保持原真性的同时提升旅游体验,需要更精细的业态规划。
穿过挂着红灯笼的巷弄,转角遇见正在写生的美院学生,传统与现代在这座古镇达成微妙平衡。金阳老城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完好的建筑肌理,更在于它承载着彝汉交融的独特文化基因。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位坚持用古法酿制包谷酒的老人话里: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但也要让年轻人觉得有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