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金阳县阳光问廉:群众监督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金阳县通过阳光问廉机制将群众监督引入基层治理体系,这一创新实践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也暴露出基层治理中的若干深层次问题。如何让群众监督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助推器,需要从制度设计到执行落地的全方位思考。

监督渠道畅通性面临挑战。部分群众反映投诉建议存在中梗阻,线上平台操作复杂、线下接待流程繁琐等问题直接影响参与积极性。金阳县通过建立一站式问廉平台,整合12345热线、网络留言等多渠道,但村级终端覆盖不足仍是突出短板。数据显示,偏远山区群众参与率较城镇低37%,数字鸿沟成为新的治理壁垒。

问题整改实效性有待加强。某些被曝光问题出现问而不改“改而复发现象,暴露出问责机制与长效治理的衔接不足。某镇道路维修项目在问廉后虽快速开工,但因缺乏后续质量监督,三个月内出现路基塌陷。这提示需要建立曝光-整改-回头看的闭环管理体系,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硬指标。

信息公开透明度存在落差。部分村务公开栏更新滞后,惠民资金发放等关键信息呈现选择性公开特点。金阳县试点的云上村务平台虽实现财务流水实时查询,但仍有群众反映看得见数据看不懂门道。这说明信息公开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懂不懂的问题。

干部服务意识需要重塑。个别基层干部存在怕监督“躲镜头心态,暴露出传统管理思维与新型治理要求的碰撞。某乡便民服务中心在暗访中发现上班刷手机“一次性告知不到位等问题,反映出服务型政府建设仍任重道远。通过开展假如我是办事群众角色互换活动,有助于培育换位思考意识。

金阳县的实践表明,群众监督不是简单的挑刺,而是治理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当阳光照进每一个治理盲区,当问责机制长出牙齿,基层治理才能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质变。未来需要构建更智慧的监督网络,让每一条群众意见都成为改进工作的契机,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良性循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