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的崇山峻岭间,基层干部邹国海的名字与脱贫攻坚事业紧紧相连。这位扎根山区多年的共产党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脱贫路上的挑战与突破
甘洛县作为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现实难题。邹国海深入调研后发现,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扶贫项目与当地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他带领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针对每户具体情况制定帮扶方案,将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
产业扶贫的创新实践
面对当地传统农业效益低下的困境,邹国海积极探索产业转型路径。他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中药材,并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在保留彝族传统养殖业优势的同时,引入科学饲养技术,使黑山羊养殖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
邹国海的工作日志里记满了村民的急难愁盼:吉克家的危房改造、阿呷家的孩子上学、曲比家的看病报销……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题,他多方协调争取资金,最终修通了连接三个自然村的连心路。雨季来临前,他总是不眠不休地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
扶贫成果的示范效应
经过持续努力,邹国海负责的片区实现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长到6800元。更可贵的是,他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致富带头人,为乡村振兴储备了本土人才。其创立的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在全县推广。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邹国海用真心换来了群众的信任,用实干赢得了组织的认可。他的故事证明:只要干部沉下去,民心就会暖起来,脱贫致富的路就能走出来。如今,他依然奔走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继续书写着基层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