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州甘洛县的崇山峻岭间,有一所被称为云端小学的天梯小学。这所坐落在海拔2800米高山上的学校,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教育的意义,也让我们看到了偏远山区教育面临的特殊挑战。
交通不便成为求学第一道难关
天梯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村落,每天往返需要攀爬陡峭的山路。雨季时泥泞湿滑的山路更增加了上学风险。这种特殊的天梯求学路不仅考验着孩子们的体力,更影响着他们的出勤率和学习持续性。如何保障山区孩子的安全通勤,成为当地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师资力量薄弱制约教育质量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天梯小学长期面临师资短缺的困境。现有教师往往需要承担多学科教学任务,教学资源的匮乏也限制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这种状况导致山区教育与城市教育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如何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基础设施不足影响教学开展
学校校舍简陋,冬季保暖条件差,基本教学设备短缺。学生们在透风的教室里坚持学习,课外活动空间也十分有限。虽然近年来社会各界给予了关注和支持,但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仍需持续投入。完善的教学环境不仅是基本需求,更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
文化传承与现代化教育的平衡
作为彝族聚居区的学校,天梯小学还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如何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保护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认同,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特殊课题。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正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着有益经验。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天梯小学的师生们依然坚守着教育的希望。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全社会持续关注和共同努力。每一条通往学校的山路,都承载着改变命运的可能;每一间山村教室,都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