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基层干部陈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扶贫工作的艰辛与意义。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他面临着诸多挑战,却也在这条路上收获了无数感动。
语言障碍是陈飞在甘洛县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首要难题。当地彝族群众大多使用彝语交流,这给沟通带来了不小困难。陈飞没有退缩,他主动学习彝语,从简单的问候语开始,逐步掌握日常交流用语。通过语言的桥梁,他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让扶贫政策能够更好地传达落实。
产业扶贫是陈飞工作的重点,但如何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却是个棘手问题。甘洛县地处山区,土地贫瘠,传统农业效益低下。陈飞带领团队深入调研,最终确定了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和生态养殖的路子。他挨家挨户做工作,说服村民改变传统种植习惯,并联系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管也是陈飞时刻警惕的问题。他深知每一分扶贫资金都来之不易,必须用在刀刃上。为此,他建立了严格的资金使用台账,定期公示项目进展和资金流向,确保扶贫资金真正惠及贫困群众。这种透明公开的做法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扶贫过程中,陈飞特别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他认识到等靠要思想是脱贫路上的绊脚石,于是组织村民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寻求发展机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陈飞的扶贫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工作既需要情怀,更需要智慧。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态度。在凉山州甘洛县这片土地上,像陈飞这样的基层干部还有很多,他们用责任和担当谱写着脱贫攻坚的动人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