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县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其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外界常以贫困山区的刻板印象看待该地区,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经济基础与产业结构矛盾
甘洛县受制于横断山脉地形,耕地面积仅占全县6.2%,传统农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虽然拥有铅锌矿等矿产资源,但粗放型开采模式导致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近年来虽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种植等特色农业,但物流成本高、市场对接不畅等问题制约产业升级。
基础设施短板明显
尽管成昆铁路复线通车改善了交通条件,但县域内仍有42个行政村未通硬化路。水电开发虽带来税收,但季节性缺电现象仍存。更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医疗资源集中在县城,偏远乡镇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这种硬件贫困直接影响人才回流和商业投资。
乡村振兴带来的转机
脱贫攻坚期间,甘洛县建成125个彝家新寨,易地搬迁1.2万人。目前正依托大凉山农产品区域品牌,推动电商进农村。海棠古镇等文旅项目初具规模,2023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7%。特别在清洁能源领域,总投资60亿元的风光水储一体化项目已启动,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可持续发展挑战
要实现彻底脱贫,甘洛仍需破解多重难题:如何平衡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怎样培育本土企业替代输血式帮扶?民族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些问题的解答,将决定甘洛能否走出一条具有山地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从现状看,甘洛已告别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存在。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效应显现,若能抓住绿色产业转型机遇,这个曾经穷在深山的彝区县份,或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