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甘洛县挂职张:扶贫路上的实干家

在四川凉山州甘洛县这片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挂职干部张同志以实干精神诠释了新时代扶贫干部的担当与作为。他的扶贫故事背后,折射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值得思考的深层问题。

扶贫工作如何做到精准施策是张同志面临的首要挑战。甘洛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传统扶贫模式难以奏效。张同志带领团队走遍全县28个贫困村,针对不同村寨特点制定一村一策。在海拔较高的彝族村寨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在河谷地带推广特色水果产业,真正实现了造血式扶贫。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成为另一个关键议题。张同志意识到,单纯依靠外部帮扶难以持久。他积极对接农业科研院所,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的优质品种;同时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这种注重产业链条完整性的做法,确保了扶贫成果的长效性。

如何激发内生动力是扶贫工作的核心命题。张同志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农民夜校传授种植技术,组织致富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培养了一批土专家。他常说: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愚。这种注重精神扶贫的理念,让当地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在甘洛县的挂职经历中,张同志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扶贫干部应该怎么干的时代之问。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白天走访农户,晚上研究政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如今,甘洛县的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张同志的扶贫实践表明,只有真正沉下身子、融入群众,才能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像张同志这样的实干家,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幸福生活的希望之花。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