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基层干部是连接政策与群众的关键纽带。凉山州甘洛县基层干部李红兵的故事,正是这一群体的生动缩影。他的扶贫经历不仅展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扶贫路上的挑战与突破
甘洛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曾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瓶颈。李红兵初到扶贫岗位时,面临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他通过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实际需求,逐步打消了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疑虑。针对当地特色,他推动发展高山种植业,引进适合山区生长的经济作物,为村民开辟了增收新渠道。
创新方法破解发展难题
传统扶贫模式难以满足甘洛县的实际需求,李红兵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他牵头成立合作社,整合零散土地资源,组织村民集中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同时,他主动对接电商平台,解决了山区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这种合作社+电商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也为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
奉献精神照亮扶贫之路
李红兵常年扎根基层,放弃了多次调往县城工作的机会。在扶贫最艰难的阶段,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回应群众诉求。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当地干部群众,形成了齐心协力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扶贫成效与启示
经过数年努力,李红兵负责的片区实现了整体脱贫。更重要的是,他帮助村民树立了发展信心,培养了致富能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不仅要解决眼前的贫困问题,更要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这种既输血又造血的工作思路,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李红兵的事迹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干部,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用奉献精神书写为民服务的新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