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凉山州甘洛县副县长罗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实干家与领路人的双重角色。作为基层扶贫干部,他面临着诸多挑战,却也创造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贫困山区的发展困境始终是罗佳工作的首要考量。甘洛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当地发展。罗佳深入调研后发现,简单的资金帮扶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他带领团队制定了产业+就业的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
扶贫与扶智如何平衡是罗佳思考的另一个重点。他意识到,仅靠物质帮扶难以实现真正脱贫,必须同步提升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发展能力。为此,他推动建立了农民夜校和技能培训中心,邀请农业专家定期授课,帮助村民掌握实用技术。同时,他特别关注儿童教育问题,协调资源改善学校条件,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失学。
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也是罗佳重点关注的问题。他严格执行扶贫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让群众参与到项目决策和监督中来,既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也增强了群众对扶贫工作的信任度。
产业发展可持续性是罗佳扶贫工作的核心追求。他反对短期行为,主张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在他的推动下,甘洛县形成了以高山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生态养殖为主的产业体系,并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农产品走出大山。
罗佳的扶贫实践表明,脱贫攻坚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像他这样扎根基层、勇于创新的干部。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破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罗佳式的基层干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