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布拖县杨秀春: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四川凉山州布拖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基层干部杨秀春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担当。作为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作者,他的故事折射出基层扶贫工作的艰辛与希望。

产业扶贫的困境与突破

布拖县地处高寒山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杨秀春在走访中发现,村民对新型种植技术存在抵触心理。他带头示范高山蔬菜种植,组织农技培训,逐步打消群众顾虑。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模式,让马铃薯、荞麦等特色作物形成产业链,但如何解决冷链物流短板、提升产品附加值仍是待解难题。

教育扶贫的长效机制探索

当地适龄儿童辍学现象曾让杨秀春夜不能寐。他挨家挨户宣讲教育政策,联系公益组织设立助学基金。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本土教师队伍。但师资流动性大、双语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仍需持续投入与创新机制。

移风易俗与内生动力激发

面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杨秀春创新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通过评选脱贫示范户,用身边榜样带动整体风气转变。然而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文明引导,成为扶贫工作中需要智慧处理的课题。

在布拖县的沟壑山峦间,杨秀春这样的基层干部正用汗水浇灌希望。他们面对的不仅是物质贫困,更是观念与环境的双重挑战。扶贫工作需要更多这样的绣花功夫,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织就全面小康的壮丽画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