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布拖县脱贫变化纪实:从贫困山区到幸福家园的华丽转身

曾经一步跨千年的凉山州布拖县,如今正经历着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片彝族聚居区的山乡巨变,既展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也蕴含着值得深思的发展课题。

交通瓶颈如何突破成为布拖脱贫的首要难题。地处大凉山腹地,出门就爬坡、过河靠溜索曾是当地真实写照。随着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全覆盖,不仅打破了地理隔离,更打开了特色农产品外销通道。如今布拖县的乌洋芋、黑绵羊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直接带动了产业造血功能。

教育扶贫怎样持续发力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过去读书不如早嫁人的观念导致当地教育水平滞后。通过一村一幼政策实施和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布拖新建改建校舍126所,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95%以上。但如何培养本土师资、提升教学质量,仍是需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

传统与现代如何交融考验着乡村振兴的智慧。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既要让1.2万群众住进现代化安置房,又要保留彝族文化特色。布拖创新推出彝家新寨建设模式,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建立非遗工坊传承彝族银饰、漆器等传统技艺,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之道正在探索。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布拖在发展中严守生态红线,将30%的县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区。通过开发生态旅游、林下种植等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布拖县的脱贫实践表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物质改善,而是包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过程中,激发内生动力、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才是实现幸福家园梦想的根本保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