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布拖县邓兴伟: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四川凉山州布拖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基层干部邓兴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书写担当。作为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战士,他的故事折射出中国扶贫事业的艰巨与荣光,也引发我们对基层治理的深度思考。

产业扶贫的破局之道

布拖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传统农业难以支撑群众脱贫。邓兴伟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发现当地高海拔气候适宜中药材种植。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他推动建成500亩附子种植基地,带动20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8000元。但产业持续性面临挑战,如何培育本土技术人才、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移风易俗的持久战

面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邓兴伟创新开展农民夜校+积分超市活动。白天他挨家走访劝说适龄儿童入学,晚上组织技能培训,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激发内生动力。三年间使拖觉镇失学率下降72%,但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仍需代际努力。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文明传播,考验着基层工作者的智慧。

基础设施的提质难题

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邓兴伟多方协调完成23公里通组路硬化。当看到老人背着山货蹒跚下山时,他意识到最后一公里才是关键。此后推动建成5个村级物流点,让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然而高山地区道路维护成本高、专业养护队伍缺乏等问题,提示着乡村振兴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在布拖县脱贫攻坚表彰会上,邓兴伟说:扶贫不是给钱给物,而是要帮群众长出致富的翅膀。这句话道出了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像邓兴伟这样的干部,既做雪中送炭的暖心人,更当授人以渔的领路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