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布拖县的变化:从贫困山区到乡村振兴的华丽转身

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腹地的布拖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长期受困于交通闭塞、产业薄弱和观念滞后等问题。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这片土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蜕变。

基础设施滞后曾是制约发展的首要瓶颈。布拖县地处高寒山区,过去道路崎岖难行,村民出行困难,农产品外销受阻。如今,全县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光纤网络覆盖率达98%,为电商进村打下坚实基础。但部分偏远村落的道路维护和网络稳定性仍需持续投入。

产业单一化问题亟待破解。传统农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马铃薯、苦荞等作物附加值低。近年来,当地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推广高山蔬菜、中药材种植,并引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然而,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弱仍是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如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课题。

人才外流与本土人才培养需双管齐下。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大量村民迁入新居,但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现象依然突出。当地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扶持等措施培养本土人才,但如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年轻人留乡发展,仍需探索创新模式。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平衡。布拖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彝族文化资源,在开发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体验项目时,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过度商业化可能损害文化原真性,而过度保守又难以形成产业效益。

如今的布拖县,一栋栋彝家新寨拔地而起,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村民收入稳步增长。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过程中,布拖县正在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振兴之路。未来的发展仍需在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