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布拖县胡华成: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胡华成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温暖着每一位贫困群众。作为一位长期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他的故事折射出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艰辛与成就。

基层扶贫工作的现实挑战

布拖县地处大凉山腹地,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是典型的贫中之贫。胡华成初到布拖时,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产业发展困难等多重挑战。当地彝族群众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中,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观念接受度低,这给扶贫工作带来了极大阻力。

因地制宜的扶贫创新

面对这些困难,胡华成没有退缩。他深入村寨,与群众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他提出了产业+就业+教育的综合扶贫模式。针对布拖县高海拔特点,他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中药材和特色农产品;针对群众就业难问题,他组织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针对教育落后现状,他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学校条件。

扶贫工作的深层思考

胡华成的扶贫实践引发我们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思考。真正的扶贫不仅是物质上的帮扶,更是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发展能力的提升。布拖县的经验表明,扶贫工作需要干部沉下心、俯下身,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才能找到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同时,产业扶贫必须结合当地实际,不能盲目跟风,否则难以持续。

脱贫攻坚的精神传承

如今,布拖县的面貌已发生显著变化,但胡华成依然坚守在扶贫一线。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脱贫攻坚不仅需要政策和资金支持,更需要一批批像胡华成这样有情怀、有担当的基层干部。他们用青春和汗水诠释了新时代扶贫干部的责任与使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