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曾经的深度贫困县,近年来在省军区定点帮扶下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新典范。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挑战。
喜德县地处大凉山腹地,长期以来受制于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等因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省军区帮扶工作队进驻后,通过精准施策,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地特色农产品如花椒、核桃等通过电商平台走出大山,带动了农户增收。但如何确保这些产业能够持续发展,避免帮扶一撤、产业就垮的现象,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教育帮扶方面,省军区投入大量资源改善当地学校硬件设施,并组织官兵开展结对助学活动。然而,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如何培养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成为教育帮扶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通村公路、安全饮水等工程已基本完成,但后续维护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部分偏远村落的网络覆盖仍然薄弱,制约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同时,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避免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环境破坏,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喜德县的乡村振兴实践表明,外部帮扶必须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才能真正取得长效。省军区的帮扶不仅带来了资金和项目,更重要的是通过党建帮扶、文化帮扶等方式,帮助当地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未来,喜德县需要进一步探索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为类似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版权声明
THE END
















